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,亚洲精品一级毛片,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,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

首頁公司概況新聞中心產品中心產品價格銷售服務技術支持 在線留言聯(lián)系我們

首頁> 新聞資訊> 技術資料

聯(lián)系我們 CONTACT US

  • 銷售經理: 黃俊
  • 聯(lián)系電話: 13607289999
  • 辦公電話: 0722-3817899
  • 傳真號碼: 0722-3801233
  • 客服QQ: 點擊這里給我發(fā)消息
  • 客服QQ: 點擊這里給我發(fā)消息
  • 微信號: 13607289999
  • 企業(yè)郵件: szhj9999@163.com

微信掃碼
不僅是專業(yè)的導購
還是聊車的好伙伴

推薦新聞NEWS DISPLAY

微信掃碼
不僅是專業(yè)的導購
還是聊車的好伙伴

道路運輸易腐食品與生物制品 冷藏車要求及試驗方法

作者:程力專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5993 發(fā)布時間:2013-03-15 09:36:00

分享:

1 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冷藏車的分類、要求、降溫和保溫性能、機械制冷機組和試驗方法。
本標準適用于采用已定型汽車整車或二類底盤基礎上改裝,裝備機械制冷機組,道路運輸易腐食品
與生物制品的冷藏車,冷藏半掛車參照此標準執(zhí)行。

2 規(guī)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隨后所有的
修改單(不包括勘誤的內容)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,然而,鼓勵根據(jù)本標準達成協(xié)議的各方研究
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。

GB 1589 道路車輛外廓尺寸、軸荷及質量限值
GB 4785 汽車及掛車外部照明和信號裝置的安裝規(guī)定
GB 7258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
GB 11567.1 汽車和掛車側面防護要求
GB 11567.2 汽車和掛車后下部防護要求
GB/T 17350 專用汽車和專用掛車術語、代號和編制方法
GB/T 21145-2007 運輸用制冷機組

3 術語和定義
GB/T 17350中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。

3.1
易腐食品 perishable food
需要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儲存、運輸,溫度條件不滿足時易腐敗變質的食品的總稱。

3.2
生物制品 biological product
用基因工程、細胞工程、發(fā)酵工程等生物學技術制成的免疫制劑或有生物活性的制劑??捎糜诩膊?BR style="FONT-FAMILY: ">的預防、診斷和治療。

3.3
機械制冷機組(以下簡稱制冷機組)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Units
一種機械式制冷系統(tǒng), 用以運輸途中貨物的溫度控制,主要包括:壓縮機、動力裝置、風冷冷凝
器組件、風冷蒸發(fā)器組件、制冷管路及電氣、控制系統(tǒng)等。

3.4
行駛溫度記錄儀 travelling temperature recorder
在車輛行駛過程中,能夠測量或自動記錄冷藏車廂內溫度并保存數(shù)據(jù)的裝置。
3.5
漏氣倍數(shù) air leakage ratio
漏氣倍數(shù)用來衡量車廂的氣密性能,由公式(1)確定:

式中:

L——漏氣倍數(shù),h-1;
V——標準狀態(tài)下的漏氣量,m3/h;

VX——車廂的容積,m3。

3.6
總傳熱系數(shù) the overall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
總傳熱系數(shù)用來衡量車廂的隔熱性能,由公式(2)確定:


 

式中:
K——總傳熱系數(shù),W/m2•K;
W——是一個平均表面積為S的車廂在連續(xù)試驗過程中,要保持平均內部溫度θi和平均外部溫度θe
的絕對差值Δθ所要求的總熱功率,W;

S——廂體的傳熱面積,m2;
Δθ——車廂內外溫差,K。

3.7
傳熱量 the hot loss through the walls
傳熱量由公式(3)確定:

式中:
Q——傳熱量, W;
K——總傳熱系數(shù),W/m2•K;
S——廂體的傳熱面積,m2;
Δθ——車廂內外溫差,K。

3.8
廂體的傳熱面積 the mean surface area of the body
廂體的傳熱面積由公式(4)確定:

式中:
Si——車廂內表面積,m2;
Se——車廂外表面投影面積,m2。

3.9
車廂內外溫差 the absolute differrence between the mean inside temperature and the mean
outside temperature of the body
車廂內外溫差由公式(5)確定:

式中:
θi——車廂內平均溫度,車廂內部各溫度測量點測量溫度的算術平均值,K;
θe——車廂外平均溫度,車廂外部各溫度測量點測量溫度的算術平均值,K。

3.10
車廂壁的平均溫度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walls of the body
車廂壁的平均溫度由公式(6)確定:

式中:
θ——車廂壁的平均溫度,K;

3.11
客廂式冷藏車
裝備有整體封閉結構車廂(與駕駛室連成一體),采用三類底盤或整車改裝的冷藏車。
4 分類
4.1 運輸易腐食品的冷藏車分類
當環(huán)境溫度為303K時,按冷藏車車廂內平均溫度保持的溫度范圍,將運輸易腐食品的冷藏車分為6
類,分類見表1。

1 運輸易腐食品的冷藏車分類

冷藏車類別

A

B

C

D

E

F

車廂內平均溫度θi

285K-273K

285K-263K

285K-253K

≤273K

≤263K

≤253K

 4.2 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分類
當環(huán)境溫度為303K時,按冷藏車車廂內平均溫度保持的溫度范圍,將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分為2
類,分類見表2。


表2 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分類 

冷藏車類別

G

H

車廂內平均溫度(θi

281K~275K

≤253K

5 要求
5.1 整車
5.1.1 冷藏車的外廓尺寸、軸荷及質量限值應符合GB 1589 的規(guī)定。
5.1.2 冷藏車的行駛安全要求應符合GB 7258 的規(guī)定。
5.1.3 冷藏車的外部照明及光信號裝置的安裝要求應符合GB 4785 的規(guī)定。
5.1.4 冷藏車側面防護裝置應符合GB 11567.1 的規(guī)定,后下部防護裝置應符合GB 11567.2 的規(guī)定。
5.1.5 冷藏車應配備行駛溫度記錄儀。行駛溫度記錄儀應固定牢靠,應能真實反映運輸過程中的貨物
溫度。
5.1.6 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的制冷機組應具備運行自檢功能,車廂內部溫度達到生物制品溫度要求
方可使用,并自動記錄全部檢測信息。
5.1.7 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在運輸過程中應具有定位和運行軌跡、實時溫度等遠程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并能
自動識別所運輸生物制品的信息,具備第三方監(jiān)管功能。
5.1.8 冷藏車應配備適宜的消防器材,消防器材應安裝牢固,取、放方便。

5.2 車廂
5.2.1 車廂隔熱材料應吸水性低、透氣性小、導熱系數(shù)小、抗腐蝕性好。隔熱材料采用泡沫塑料時,
應選用環(huán)保材料、燃燒性能等級為B2 級的泡沫塑料。
5.2.2 車廂應符合食品安全法有關食品容器的規(guī)定。
5.2.3 車廂內部應留有充分的冷氣循環(huán)空間。
5.2.4 車廂內應設置保證氣密性能的排水孔。
5.2.5 車廂外部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,其操作按鈕應設置在車廂內靠近后門的側壁上且標識明顯。

5.2.6 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車廂內應多點檢測溫度,測溫點不得少于六個,以保證生物制品運輸安
全,并能獨立顯示、超標告警和實時記錄。
5.2.7 運輸生物制品的冷藏車車廂內溫度應能自動調控、實時顯示、自動報警、自動記錄。
5.2.8 防雨密封性能
車廂應具有良好的防雨密封性。在進行淋雨試驗時,車廂頂部、側壁、門及制冷機與車廂聯(lián)接處不
應有滲漏現(xiàn)象。
5.2.9 車廂氣密性能
冷藏車的車廂漏氣倍數(shù)要求應符合表3的規(guī)定。


表3 漏氣倍數(shù)限值要求 

廂體的傳熱面積(S)

漏氣倍數(shù)(L)

>40

≤3.0

20~40

≤3.8

<20

≤6.3


5.2.10 車廂隔熱性能
冷藏車的車廂總傳熱系數(shù)應符合表4的規(guī)定。

表4 車廂隔熱性能限值要求 

類別

總傳熱系數(shù)(K

≤0.4

>0.4~0.7

注: Ⅱ類不得用于B、C、E、F類易腐食品冷藏車,Ⅰ類車廂壁厚≥60mm。

 5.2.11 車廂機械性能
冷藏車車廂強度試驗完成后,車廂各試驗部件不允許有大于12mm的殘余變形,并且試驗部件的變形
不影響其功能,冷藏車的車廂的試驗載荷應符合表5的規(guī)定??蛶嚼洳剀嚦狻?BR style="FONT-FAMILY: ">

表5 車廂機械性能要求

車廂部位

度驗載荷

前壁

0.4GX9.8

側壁

03GX9.8

后壁

0.3GX9.8

注: G為冷藏車最大載質量,單位kg。

5.3 制冷機組
5.3.1 制冷機組的電氣安全性能應符合GB/T 21145-2007 中5.6.5 的規(guī)定。
5.3.2 制冷機組的性能系數(shù)(COP)應符合GB/T 21145-2007 中5.5.8 的規(guī)定。
5.3.3 制冷機組的噪聲應符合GB/T 21145-2007 中5.5.6 的規(guī)定。
5.3.4 制冷機組在相應類別溫度下的制冷量,應大于傳熱量Q 乘以系數(shù)1.75。
5.3.5 制冷機組與車廂的連接應牢固可靠,不影響車廂密封性能。
5.4 降溫性能
冷藏車制冷機組連續(xù)工作,在<4h 時間內,車廂內部平均溫度應達到表1、表2 中規(guī)定的溫度,A、
B、C、G 類冷藏車應達到規(guī)定溫度的最低值,D、E、F、H 類冷藏車應達到規(guī)定溫度的最高值。
5.5 保溫性能
冷藏車車廂內部平均溫度在達到 5.4 條要求的溫度后,保持冷機組連續(xù)工作4h,在工作時間內,
車廂內部平均溫度的變化值應≤2K。

6 試驗方法
6.1 淋雨試驗
6.1.1 試驗條件

車廂門、制冷機組電氣控制箱門正常關閉,以汽油機或柴油機驅動的制冷機組必須將其排煙管封堵。
降雨強度≥0.12mm/s,應用雨量計測定降雨量,淋雨試驗臺的人工降雨應能覆蓋車廂及控制箱外部。
6.1.2 試驗方法
冷藏車(發(fā)動機怠速運轉)經15min淋雨試驗后,擦干車廂及控制箱外部水,打開門,檢查各處,
應無進水和滲漏現(xiàn)象。
6.2 氣密性能試驗

氣密性能試驗在淋雨試驗完成后、隔熱性能試驗之前進行。
6.2.1 試驗條件
6.2.1.1 車廂內、外部溫度保持在288K~298K 之間。
6.2.1.2 流量計里的空氣溫度保持在288K~298K 之間。
6.2.1.3 車廂內外溫度差保持在3K 內。
6.2.1.4 地板排水孔、蒸發(fā)器排水孔預先堵塞,門和通風裝置關閉,供氣管安裝處密封。
6.2.1.5 車廂內外壓力差為100±10Pa,并至少保持3 分鐘。

6.2.2 試驗方法
6.2.2.1 用增壓法利用氣源對車廂內部加壓。
6.2.2.2 用氣密接頭把帶計量裝置的氣源供氣管和壓力計接到車廂上。
6.2.2.3 調節(jié)空氣供給裝置,使車廂內外壓力差為100±10Pa,并保持穩(wěn)定。
6.2.2.4 壓力穩(wěn)定后,記錄保持此壓力的供氣流量。

6.2.3 數(shù)據(jù)處理
6.2.3.1 標準狀態(tài)修正
所測流量應換算成標準狀況(273K,1.013x105Pa)下流量,對容積式流量計采用公式(7)加以修
正。對其它流量計也應采用相應的修正方法,將測量結果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流量。

式中:
V——標準狀態(tài)下的漏氣量,m3/h;
V0——流量計所測的漏氣量,m3/h;
θ——標準狀態(tài)下絕對溫度,273 K;
θ0——流量測量處每次測量的空氣的絕對溫度,K;
P——標準大氣壓力1.013x105Pa;
P0——流量測量處測量的空氣的絕對壓力,Pa。

6.2.3.2 標準漏氣量修正
標準狀態(tài)下的漏氣量達到或超過42.5 m3/h的冷藏車,對標準狀態(tài)下的漏氣量V采用公式(8)加以
修正,用修正后的漏氣量Vt 計算漏氣倍數(shù)。

式中:
Vt ——修正后的漏氣量,m3/h;
p——車廂內外壓力差,p = Po  P , Pa。
6.2.3.3 車廂漏氣倍數(shù)采用公式(1)計算。
6.3 隔熱性能試驗
6.3.1 試驗條件

6.3.1.1 隔熱性能試驗采用車廂內部加熱法時,應滿足以下條件。
6.3.1.2 冷藏車應放置在環(huán)境控制室中,環(huán)境控制室(車廂外部)平均溫度的變化值應保持在±0.5K
內,車廂內部和環(huán)境控制室的平均溫度差為25K±2K,車廂壁的平均溫度(θ)保持在293K±0.5K。
6.3.1.3 在試驗過程中,應保持環(huán)境控制室內的空氣連續(xù)流通,冷藏車車廂10cm 處的空氣流動速度保
持在1m/s~2m/s。
6.3.1.4 在試驗過程中,車廂內部溫度測量點的任兩點的最大溫度差≤2K,車廂外部溫度測量點的任
兩點的最大溫度差≤2K。
6.3.1.5 為保證車廂內部溫度符合6.3.1.4 的要求,應配置一臺或數(shù)臺風扇,風扇的送風量應達到每
小時40 到70 倍車廂容積。

6.3.1.6 車廂空載,內部清潔、干燥, 地板排水孔、蒸發(fā)器排水孔處于正常使用狀態(tài),門和通風裝置
按正常方式關閉。
6.3.1.7 車廂內、外部溫度測量點的布置
測量溫度的傳感器應采用防輻射的溫度測量儀器,設在距車廂內、外表面10cm處,在車廂8個內、
外頂角和具有最大面積的四個內、外面的中心各1個。
6.3.2 試驗方法
6.3.2.1 試驗條件達到6.3.1 規(guī)定的要求后,應保持≥12h 的穩(wěn)定期。
6.3.2.2 在穩(wěn)定期內,車廂內、外部平均溫度的變化值≤±0.3K,穩(wěn)定期之前的6h 內,其變化值≤±
1.0K。
6.3.2.3 在穩(wěn)定期開始和結束,應進行兩次熱功率(W)的測量,每次時間≥3h,時間間隔≥6h,兩次
所測得的熱功率(W)的差值應<3%。
6.3.2.4 在穩(wěn)定期內,最后至少6h 作為測量期,測量車廂內、外平均溫度和總熱功率。

6.3.2.5 測量期開始及結束,車廂內、外部平均溫度的變化值≤±0.2K。
6.3.2.6 車廂的內、外部平均溫度的測量頻次≥4 次/h。
6.3.2.7 如果試驗的數(shù)據(jù)采集和處理都不是自動進行并作記錄的,則測量期試驗階段應進行≥8h。
6.3.2.8 總熱功率包括熱交換量及風扇產生的熱量。
6.3.2.9 計算本試驗階段車廂的內、外部平均溫度,并按公式(5)計算車廂內外溫差。

6.3.3 數(shù)據(jù)處理
總傳熱系數(shù)按公式(9)計算:

式中:
K——總傳熱系數(shù),W/m2•K;
W——測量期的總熱功率,W;
S——廂體的傳熱面積,m2;
Δθp——測量期內車廂內外溫差的算術平均值,K。

6.4 機械性能試驗
機械性能試驗采用氣袋試驗的方法,也可采用已證明和氣袋試驗方法等同的其他方法。
6.4.1 廂體前壁氣袋試驗方法
采用表5中載荷,通過氣袋均勻的施加在廂體前壁內表面上,如圖1所示。

當廂體前壁內高H≥1600mm 時,S≥0.75H×B。
當廂體前壁內高H<1600mm 時,S=H×B。
前壁內表面施加試驗壓強F應符合表6的規(guī)定。


表6 前壁內表面施加試驗壓強

前壁內高

試驗壓強F

H≥1600mm

F=(0.4G×9.8)/(≥0.75H×B)

H<1600mm

F=(0.4G×9.8)/(H×B)

6.4.2 廂體側壁氣袋試驗方法
采用表.3中載荷,通過氣袋均勻的施加在廂體側壁內表面上,如圖2所示。

當廂體側壁內高H≥1600mm 時,S≥0.75H×L。

當廂體側壁內高H<1600mm 時,S=H×L。
側壁內表面施加試驗壓強F 應符合表7 的規(guī)定。


表7 側壁內表面施加試驗壓強 

側壁內高

試驗壓強F

H≥1600mm

F=(0.3G×9.8)/(≥0.75H×L)

H<1600mm

F=(0.3G×9.8)/(H×L)

6.4.3 廂體后壁氣袋試驗方法
采用表.3中載荷,通過氣袋均勻的施加在廂體后壁內表面上,如圖3所示。

當廂體后壁內高H≥1600mm 時,S≥0.75H×B。
當廂體后壁內高H<1600mm 時,S=H×B。
后壁內表面施加試驗壓強F應符合表8的規(guī)定

表8 后壁內表面施加試驗壓強 

后壁內高

試驗壓強F

H≥1600mm

F=(0.3G×9.8)/(≥0.75H×B)

H<1600mm

F=(0.3G×9.8)/(H×B)

6.4.4 氣袋試驗方法
6.4.4.1 氣袋應能承受試驗要求的壓力,膨脹后具有在加載方向上至少延伸500mm 的能力,并能將試
驗載荷均勻的施加在試驗部件要求的表面上。
6.4.4.2 氣袋布置在距試驗部件不大于50mm 的范圍內。
6.4.4.3 對于波紋板等不平整的試驗前、后壁面,允許在試驗加載表面前放置一塊厚度≤5mm 的復合
木板。
6.4.4.4 對于對稱結構的側壁,可以只測試一個側面。對于不對稱結構的側壁,選取結構弱的一面進
行試驗。
6.4.4.5 氣袋可以安置在具有垂直結構的框架上,試驗部件均不可以作為該框架的固定支撐。5mm 厚
的復合木板或等同的材料安置在垂直結構側墻上作為框架面板,以便將氣袋的實驗壓力傳遞給框架???BR style="FONT-FAMILY: ">架面板在車輛縱向方向上,截止在施壓面兩側150mm±50mm 處。在高度方向上,復合木板不能作為廂體頂部機構的支撐。

6.5 制冷機組的試驗
6.5.1 制冷機組的電氣安全性能試驗按GB/T 21145-2007 中6.3.8 的規(guī)定。
6.5.2 制冷機組的制冷量試驗按GB/T 21145-2007 中6.3.3 的規(guī)定。
6.5.3 制冷機組的噪聲試驗按GB/T 21145-2007 中6.3.6 的規(guī)定。
6.5.4 傳熱量Q 的計算
車廂外部溫度為303K,車廂內部溫度為表1、表2規(guī)定的溫度,A、B、C、G類冷藏車為規(guī)定溫度的最
低值,D、E、F、H類冷藏車為規(guī)定溫度的最高值,計算車廂內外溫差Δθ。通過隔熱性能試驗計算出總
傳熱系數(shù)K。并按公式(3)計算出傳熱量Q。
6.6 降溫試驗
6.6.1 試驗條件
環(huán)境溫度≥303K,車廂內部和車廂外部平均溫度差≤2K,地板排水孔、蒸發(fā)器排水孔處于正常使用
狀態(tài),門和通風裝置按正常方式關閉。

6.6.2 試驗方法
啟動制冷機組并連續(xù)工作,對車廂外部平均溫度和內部平均溫度進行測量,測量頻次≥1次/30min。
6.7 保溫試驗
6.7.1 試驗條件
環(huán)境溫度≥303K,冷藏車車廂內部平均溫度達到5.4條要求的溫度后進行。地板排水孔、蒸發(fā)器排
水孔處于正常使用狀態(tài),門和通風裝置按正常方式關閉。

6.7.2 試驗方法
保持制冷機組連續(xù)工作4h,在工作時間內,對車廂外部平均溫度和內部平均溫度進行測量,測量頻
次≥1次/30min。

 

分享: